植物油紫外吸收波长(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6372012)
发布日期:2024-06-07 浏览次数:91
食用油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其中A是吸光度,T是透过率,即入射光透过样品后的光强(透过光强)与透过前入射光强的比值。入射光照射在待测样品上,会有反射、散射、透射以及吸收。因此,入射光强=反射光强+散射光强+透射光强+吸收光强。
吸光度A=-lgT(T为透光率)。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意义和用途”章;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将测定波长由260 nm~350 nm改为260 nm~420 nm;增加了正己烷纯度要求,删除了试剂水的检测及净化方法;增加了二甲基亚砜的常规性质及提纯方法。
首先是确定比色皿的种类: 如果使用到紫外光,一定用石英比色皿。因为玻璃比色皿对紫外光有吸收,而且测定时吸光度波动很大,跳的厉害。 如果用的是可见光,那么石英和玻璃的就无所谓了。 降低比色皿间的误差: 这个也就是测定时一般至少需要2个比色皿,一个参比,一个测定。
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如下: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石油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中石油类的测定。当取样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使用2cm石英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
能。地下水石油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的石油类物质,萃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脱水是能检出的。地下水石油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大危害,苯系化合物(BTEX)是石油烃污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紫外测油仪是依据国标“HJ970-2018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水、地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水域的油含量的一种仪器。现在市场上测油仪品牌较多,紫外测油仪是近年来新型的测量仪器。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购买一台适合的紫外测油仪。
总石油烃是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少量其他有机物,如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的混合物。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常采用重量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等疗法进行检测。测定 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柱技术)。本方法提供了检测土壤中TPH的气相色谱条件。
精油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多少
纳米。葡萄柚精油最大的波长在UV-B波段,大约是290纳米。葡萄柚精油是以新鲜果皮为原料的,采用冷榨方法,出油率在0.5~1%之间。
产生一种光活化物质,主要取决于皮肤在光线下暴露的波长和强度。如果在皮肤上使用光敏性的精油,并暴露于明亮的灯光下/UV灯/阳光(尤其是312-320NM波长)的环境下,在这之后的12-24小时,由于精油中的呋喃香豆素及其他的一些成分引发光敏性接触性皮炎、色素沉淀,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
紫外线的波长范围一般介于100至400纳米(nm)之间。紫外线根据其波长和生物学效应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波段:UVA波段,波长320~400纳米,占99%的光线,穿透能力较强,可使皮肤即时晒伤。UVB波段,波长280~320纳米,占0.1%的光线,能到达表皮层,能被皮肤吸收而引起红肿发泡。
常用的紫外吸收波长范围为200-400nm,其中260nm和280nm是常用的测量波长。选择最大吸收峰:在所选波长范围内,选择最大吸收峰进行测量。最大吸收峰通常是样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所对应的波长。避免干扰:在选择吸收峰时,应该避免选择受到其他成分干扰的波长。
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是什么??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当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辐射能时,这些电子就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此时电子所占的轨道称为反键轨道,而这种电子跃迁同内部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食品等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电子的跃迁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浓度。在紫外光谱法中,光源通过具有狭缝的单色仪,产生单色光线。这些光线通过待测物质产生吸收,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探讨宝石呈色机理 例如山东黄色蓝宝石中Fe3+为主要的致色离子,在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02-→Fe3+电荷转移带尾部明显位移至可见光紫区内,并与Fe3+晶体场谱带部分叠加。据此认为,山东黄色蓝宝石的颜色,主要归因为O2-→Fe3+电荷转移与Fe3+的d-d电子跃迁联合作用所致。
- 上一篇:芥蓝食用油(芥蓝炒油还是炒朥)
- 下一篇:富含亚麻酸的食用油(亚麻酸含量高的油类)